close

解放前百色縣的賑濟

www.gxbszx.gov.cn

2017-06-29 11:03 閱讀:18386次 作者:陳學文 編輯:韋艷陽 來源:百色新聞網——右江日報

清朝時期,百色直隸廳(民國後改縣)的賑濟沒有具體記載,但在鵝城城隍廟裡,每年都有些錢、米、衣服、棉被、醫藥、棺木等施舍。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廿五為最大的一次施舍活動,每月初一和十五也有小規模的施舍。每年的除夕夜,城隍廟內都例行演戲。有的窮人除夕夜因為躲債,有傢難回,隻得躲進城隍廟裡看戲當守歲,政府的一些樂善好施者會悄悄將紅包分送給那些窮人。

清末民初,鵝城一些慈善人員捐資,在東寧街下段(今中山一路四鏡頭行車紀錄器價格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分行宿舍處)興建一間長5丈多、寬3丈多、青磚瓦面、有前門無後門的“平安所”。“平安所”是為那些到百色做生意的外地落泊客商和客死他鄉者作為暫時停靠棺木和金壇的地方,待日後死者親人前來認領。許多無傢可歸的乞丐、逃荒者、流浪者也到“平安所”內來棲身。因此有人說,在“平安所”裡,死人與生人同眠。

百色縣開始有記載的賑濟是1913年,縣人民政府在大街(今解放街)設一所普善堂,在長壽街(今文明街)設一所普濟堂,救濟普通危難者。1919年,縣人民政府建有一座義倉,曾儲糧百多萬斤,為救濟災民所用。1921年,儲備糧全被過境的自治軍吃完,災民顆粒無得。1922~1924年,百色商會會長提議從鴉片煙入口稅中設附加稅,作賑濟費用,不久就籌到60萬斤糧,又因滇軍過境吃盡,災民無人獲得救濟。

1928年,由百色商會發起募捐,籌得善款兩萬銀元,作建設醫院費用。在今人民市場旁(百色市婦幼保健院職工宿舍處)建起8間小房、一排竹屋,取名為“普生醫院”(今百色市人民醫院的前身)。這是百色民款創立的第一所醫院,也是一間慈善機構,後來改為公立醫院。普生醫院建成後,聘請地方威望高的老中醫譚裕堂、廟寬裕等3人,輪流坐堂義診,不收診費。

1930年,百色縣設立賑濟會,內部組織分為一、二、三股,職員13人,專門辦理賑濟事宜。6月成立百色兒童教養院,設院長1人,下設總務、教導、生產三股,每股設主任1人,還有教師、醫師、護士、技士、事務各若幹人,教養院先後收容難童500人。

1932年2月至5月,百色農村旱災嚴重,二區(今那畢七塘、四塘、永樂百練一帶),水稻遭蝗災,糧食失收,但縣人民政府無錢救濟。

1933年,百色縣人民政府設立民政科,司政權建設、行政規劃、救災救濟、慈善感化、戶政地政、醫藥衛生、社團登記等。省賑濟會為就近指導各救濟站工作和便於籌劃配置義民起見,也曾把百色縣作為廣西救濟區第二區,區主任由行政四鏡頭360度行車紀錄器推薦督察專員兼任,副專員由省人民政府任命。

1934年,百色普濟堂施舍棺木18副,掩埋18具無人認領屍體。1935年,百色難民救濟站成立,當年發放救災款300萬元(國幣),賑濟災民5000餘人。抗戰期間,日寇入侵廣西,大批難民湧入百色縣城。1939年、1940年,縣人民政府給3408人發放難民證。梧州的思達醫院搬遷到百色後,在城隍廟旁搭起竹木茅房,為軍民義診。抗日戰爭結束後,思達醫院遷回梧州。

1936~1940年,百色縣發生火災55起,房屋被毀511間,損失214.322萬元(國幣),政府發放賑災款等680.29萬元(國幣)。

1942年6月25日至9月25日,百色縣城霍亂流行,來勢迅猛,災情嚴重,染病死亡者眾多。如普生醫院收容患者178人,就死亡44人。有些人抬死人出去埋葬剛回傢,自己也隨之染病身亡。疫情讓人膽戰心驚,談疫色變,許多民眾不敢外出。商人李怡聚、梁順成捐款3萬元(國幣),漢興隆捐款15000元(國幣),俊興、和記、覺生、林鴻源、生利興各捐款1萬元(國幣)建築病舍、充實醫院設備。省人民政府為此分別獎給他們金質褒章、匾額,同時傳令百色縣予以他們嘉獎。同年,縣內發生火災4起,受災67戶,燒毀房屋51間,損失5.17萬元(國幣),政府隻賑濟664元(國幣)。

1943年,全縣大旱災,稻田受蟲災達10.68萬畝,因災餓死184人,逃荒1115戶,賣兒賣女124戶231人,變賣田地2175戶4千畝,賣耕牛1221戶,賣傢具2119戶。僅四塘新明、永靖、桂明、保安等村變賣房屋和全部傢產有79戶,逃荒103戶453人,賣耕牛、田地382戶,吃樹皮過日子263戶,賣兒賣女29戶30人,餓死11戶32人。這4個村共受災877戶,占總戶數的89%,縣人民政府賑災1829萬元(國幣)。

1946年9月30日下午2時,駐百色縣城鵝江鎮後方勤務部三十供應站(今利園村)彈藥庫,因搬運彈藥不慎發生爆炸,毀民房298間,災民1317人,炸死6人,重傷10人,輕傷52人,損失約在2億2千740萬元(國幣)以上。另有10處公共處所被損,約損失7110萬元以上(國幣)。縣人民政府民政科組織調查撫慰隊,進行撫慰。第二天上午8時,鵝城慈善傢陳師陸煮粥8擔到街上施賑,不到半個小時粥已告罄。南寧好善人士陳歷南、江砥波、楊達明等人,受百色賑濟會之請,在南寧募捐籌得賑災款576萬7千元,如數匯交給百色救濟會賑濟。1946年10月6日、11月17日《廣西日報》均報道此事。

1949年水災、旱災嚴重,重災區為鳳都、龍域、畢祿、永樂、百平等鄉,受災稻田7萬多畝,災民達29400多人,縣人民政府配發34250公斤糧食賑濟。□陳學文

行車紀錄器多鏡頭推薦
arrow
arrow

    cem240gg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